去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對零售業(yè)的沖擊,對于不少國產服裝品牌來說,是一場生死攸關的考驗。2021年,國產服裝品牌是否能突破重圍,引領國潮?這是業(yè)內人士和不少消費者們都關心的問題。
在去年8月發(fā)布的2020年中期財報中,佐丹奴的衰退趨勢越發(fā)明顯。其財報顯示,2020年上半年,品牌銷售額14.13億港元,同比下跌44.4%,凈虧損超1.5億元。市值一度達到120億元、擁有近萬家實體店的拉夏貝爾在2020年相繼傳出被起訴、不動產被查封、一年換掉五位總裁等負面消息。雖已積極轉型,旗下擁有Meters/bonwe、ME&CITY、AMPM、MooMoo、CH'IN五大品牌的美特斯邦威也沒能重現往日光輝,在疫情沖擊下,2020年前三季度虧損7.06億元,同比下滑196.78%。曾創(chuàng)下銷售紀錄的達芙妮,在去年宣布退出實體零售;貴人鳥的創(chuàng)始人林天福則在去年10月傳出被限制消費的通知,這讓已經背負著巨額債務的貴人鳥公司形象更加雪上加霜。
事實上,隨著十多年前國外快時尚品牌紛紛進駐國內,不少國產服裝品牌迅速黯淡下來,其背后的隱患也隨之爆發(fā)。H&M、Zara、優(yōu)衣庫等快時尚品牌以高性價比和實穿性,迅速在正處于消費升級的中國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,另一邊廂,在國內深耕多年,擁有廣泛消費群體基礎的不少國產品牌卻被年輕的消費群體拋棄了。不少如日中天的國產服裝品牌開始集體老去。其中一部分還未從輝煌的過往中醒悟過來,一部分試圖通過擴展品牌線、加強設計原創(chuàng)性重回巔峰,另一部分則逐漸在年輕消費群體中徹底失勢。尤其是在過去的2020年中,疫情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。
2021年,國產服裝品牌是否能突破重圍,引領國潮?一些從低谷泥潭中重新崛起的品牌還是能夠給我們帶來啟示。
安踏和李寧作為兩個國內運動領域賽道中的常青品牌,它們也曾經陷入到缺乏競爭力和盲目擴張開店的困局之中,但它們各自選擇的不同道路卻讓自己成功翻身。
李寧借助民族情懷和國潮IP,打破自己的天花板,并連續(xù)走上國際時裝周。它徹底改變了“老氣橫秋”的設計,以街頭潮流融合中國傳統文化打開了新局面,市值一路飆升。2020年上半年的業(yè)績顯示,李寧凈利潤同比增加21.7%。此外,李寧還在去年11月宣布以1億英鎊收購英國鞋履品牌Clarks,擴展自己的品牌線。
與李寧不同,安踏走上了全球收購的資本之路。相繼將FILA、Descente、KolonSport以及旗下擁有始祖鳥、Salomon的亞瑪芬體育收入囊中。2020年上半年,安踏實現收入146.69億元。在中國紡織服裝股市市值百強中,李寧躋身前五,而安踏則位居榜首。
有業(yè)內人士認為,這些國產品牌的沒落和再崛起,不過是市場變化的必經過程。它們所面對的問題,放在中國大部分本土服裝品牌上都是適用的。而以李寧、安踏為代表的老牌崛起,以及一些國外快時尚品牌敗走中國,實際上也說明了消費市場、消費習慣時刻都在發(fā)生著改變。只有抓住改變的機遇,洞悉消費者變化著的消費需求,才是服裝品牌的生存發(fā)展之道。而中國距離擁有自己的優(yōu)衣庫,也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。
面向顧客,持續(xù)改進,實施品牌戰(zhàn)略,必須是
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
云展云舒,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,梳天下纖維
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